文:leikinman
「如果你感到悲傷,我會陪在你身邊。」繪本《影子裏的大象》的書腰如此寫道。
這是一本由加大拿作家娜汀.侯貝(Nadine Robert)創作的繪本。故事的主角是一隻藍色大象,他靜靜地躺在影子裡,像與整個世界隔絕,不願動彈,也不發一語,沉浸在自己的悲傷中。草原上的動物知道後,紛紛來到他身邊,使出各項技能想令大象開心,他們有的講笑話,有的表演雜技。然而,無論大家如何努力,大象仍然一動不動,彷彿悲傷的重量壓得他喘不過氣來。也許我們也有經歷過這樣的時刻,悲傷來襲時,無論別人做些什麼也無法打起精神來。
動物們一開始無所適從,他們不理解為什麼自己的努力都無法令大象走出陰影,也無法明白大象為什麼難過。
直到有一天,一隻小老鼠默默坐在他旁邊,什麼都沒有做,於是大象問它:「你不是要來改變我想法的吧?」,小老鼠搖搖頭說:「不是,我只是想坐在這裡休息一下。不過如果你想知道的話,我其實……」小老鼠開始說起自己的故事,大象聽完後,突然大哭了起來。然後他們慢慢走出陰影,一點一點向着前方的微光而行。
小老鼠沒有想改變大象,沒有想強迫他笑,只是安靜地陪伴。大象依舊沒有說話,但似乎他周圍的空氣變得稍為輕鬆了一些。
故事的最後,也沒有揭曉大象憂鬱的原因,但我想那原因其實並不重要,因為有些悲傷適合獨自消化。我們生活中的每一個人或許都曾像這頭大象一樣,帶着一份無以名狀的痛苦,而那些真正能夠讓我們稍感安慰的,往往不是外界的「答案」或試圖讓人「改變」的行動,而是理解與陪伴。
悲傷是一種人類最深層的情感,它不該被視為問題或缺陷。正如心理學家卡爾·榮格(Carl Gustav Jung)所言:「即使是快樂的人生也不會缺乏陰影;沒有悲傷作為平衡,『幸福』這個詞也會失去意義。」悲傷是我們心靈的一部分,通過悲傷我們與自身最真實的部分聯繫,我們需要的不是壓抑它或急於將它「治癒」,而是允許自己感受它、接受它,學習與它共存。
另一本由法本作家塞西爾.鲁米吉埃(Cécile Roumiguière)創作的繪本《我的憂傷像一頭大象》也是用大象去比喻悲傷,講述了一段關於失去與接受的故事。
當小男孩的外婆去世後,一隻巨大的大象突然出現在他的生活中,伴隨着他,讓他感到壓抑和疲憊。大象有時會變得很大,佔據整個房間;有時又縮得很小,但依然存在,讓小男孩無法忽視。於是小男孩問媽媽一個問題:「如果你有一個很佔空間的朋友,該怎麼辦?」媽媽想了想後說:「我可能會找一個它待着舒服的地方。」
於是小男孩學會接納這隻「大象」。他在掃墓時種下樹苗,為外婆打造了一個花園,也悄悄地對大象說:「你也可以住在這裡。」從那時起,大象慢慢變小,最終成為小男孩的好朋友,兩人也時常一起思念外婆。繪本把悲傷具象化成一頭大象,大象很笨重,但我們有能力把這頭大象變小,小得可以隨處攜帶而不佔空間。
原來面對悲傷,我們不必急於尋找方法去「解決」它,或讓它消失,而是應該去傾聽、去陪伴。或許,當我們給悲傷留出足夠的空間,它會自己找到化解的方式,而我們也會因而更了解自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