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欄文章

上閣樓的快活

上閣樓的快活

「人不能兩次踏進同一條河流」。 井井三一在今年七月,正式結束進駐閣樓近三年的時間,真像完成了一份藝術家駐場合約。那時樓下兩間小食店還在營業,人類還不能移動,到處都開滿菜檔,不流行「小紅書」,政府不斷派發消費劵催谷消費,大家都只能留在本地的時空。 閣樓意外地變成能安身的浮台,只因這個與世隔絕的地方,書店突然成為世界之間的旁觀者,這種有歸屬的奇怪漂泊感,頓時化成一種完全獨立和自由。陌生的地方閃爍着新鮮的氣味,活在這座來不及記憶的城市,在河流中取一漂水,足以讓人渾身興奮,勾勒出大家早就無法辨別的街道,完全不懂「亞豐素・雅布基」在葡國有何顯赫身世,卻踏進了以他命名小路,不只一天,足足三年。

上閣樓的快活

「人不能兩次踏進同一條河流」。 井井三一在今年七月,正式結束進駐閣樓近三年的時間,真像完成了一份藝術家駐場合約。那時樓下兩間小食店還在營業,人類還不能移動,到處都開滿菜檔,不流行「小紅書」,政府不斷派發消費劵催谷消費,大家都只能留在本地的時空。 閣樓意外地變成能安身的浮台,只因這個與世隔絕的地方,書店突然成為世界之間的旁觀者,這種有歸屬的奇怪漂泊感,頓時化成一種完全獨立和自由。陌生的地方閃爍着新鮮的氣味,活在這座來不及記憶的城市,在河流中取一漂水,足以讓人渾身興奮,勾勒出大家早就無法辨別的街道,完全不懂「亞豐素・雅布基」在葡國有何顯赫身世,卻踏進了以他命名小路,不只一天,足足三年。

給澳門青年的繪本:《獅子萊奧的夢想配送》

給澳門青年的繪本:《獅子萊奧的夢想配送》

那年離開課室,我那班優秀的孩子大半都去讀醫了,當中不乏國際數理大賽的獲獎尖子,前往全國最頂尖的醫學院校就讀。離別時,我們懷抱對未來的美好願力將他們送出學校,說聲「來日相逢」。這段路走來一點都不容易,即使入學前已經資優,但在學院期間,我看到這群青年依然拼足命仔,去學去換來這些專業能力。再一次遇到他們,是疫情期間,(未來的)醫者們紛紛受聘成為核酸檢測人員。再後來⋯⋯ 其中一位(即將的)醫者走進書店。告訴我許多同期畢業的同學都離開了澳門:「因為澳門不需要我們。」我問是否可以再等等,離島的大型醫學中心就要開了,或許⋯⋯「等不了了,為什麼要我們這樣不上不下地耗著?」 當你是一隻澳門之獅⋯⋯

給澳門青年的繪本:《獅子萊奧的夢想配送》

那年離開課室,我那班優秀的孩子大半都去讀醫了,當中不乏國際數理大賽的獲獎尖子,前往全國最頂尖的醫學院校就讀。離別時,我們懷抱對未來的美好願力將他們送出學校,說聲「來日相逢」。這段路走來一點都不容易,即使入學前已經資優,但在學院期間,我看到這群青年依然拼足命仔,去學去換來這些專業能力。再一次遇到他們,是疫情期間,(未來的)醫者們紛紛受聘成為核酸檢測人員。再後來⋯⋯ 其中一位(即將的)醫者走進書店。告訴我許多同期畢業的同學都離開了澳門:「因為澳門不需要我們。」我問是否可以再等等,離島的大型醫學中心就要開了,或許⋯⋯「等不了了,為什麼要我們這樣不上不下地耗著?」 當你是一隻澳門之獅⋯⋯

原來睡眠不是理所當然

原來睡眠不是理所當然

最近讀了兩位女性作家的書,一本是2024年布克獎的獲獎者,英國的薩曼莎.哈維《我睡不著的那一年》,另一本則是去年諾貝爾文學獎獲獎者,韓國作家韓江所著的《素食者》。在這兩本書裡,兩位作者不約而同地寫到,從丟失睡眠開始的一場內心大探險。 筆者也經歷過持續的睡眠剝奪。懷孕初期、生產之後,因為荷爾蒙和小寶寶無法預測的夜哭,無法入睡的情況持續超過一個月之久,睡眠剝奪帶來的憂鬱和焦慮也把我給嚇到了。每天日落,就會想哭,躺在床上,心跳會加速,根本就沒有辦法得到真正的休息。這和從小到大,因為太緊張或興奮偶爾睡不著比較,痛苦程度不能同日而語。靠著友情和母愛,忍耐過去了,也和大多數人一樣,沒有(也許是不敢?)嘗試用語言去表達。而哈維的文字做到了,她寫出了「眾人皆睡我獨醒」的靈魂們所遭受的痛苦,真真實實,如在當下。當然,她所經歷的症狀嚴重過我當年許多,持續一年的睡眠剝奪,我根本想象不到要怎樣撐過來。  

原來睡眠不是理所當然

最近讀了兩位女性作家的書,一本是2024年布克獎的獲獎者,英國的薩曼莎.哈維《我睡不著的那一年》,另一本則是去年諾貝爾文學獎獲獎者,韓國作家韓江所著的《素食者》。在這兩本書裡,兩位作者不約而同地寫到,從丟失睡眠開始的一場內心大探險。 筆者也經歷過持續的睡眠剝奪。懷孕初期、生產之後,因為荷爾蒙和小寶寶無法預測的夜哭,無法入睡的情況持續超過一個月之久,睡眠剝奪帶來的憂鬱和焦慮也把我給嚇到了。每天日落,就會想哭,躺在床上,心跳會加速,根本就沒有辦法得到真正的休息。這和從小到大,因為太緊張或興奮偶爾睡不著比較,痛苦程度不能同日而語。靠著友情和母愛,忍耐過去了,也和大多數人一樣,沒有(也許是不敢?)嘗試用語言去表達。而哈維的文字做到了,她寫出了「眾人皆睡我獨醒」的靈魂們所遭受的痛苦,真真實實,如在當下。當然,她所經歷的症狀嚴重過我當年許多,持續一年的睡眠剝奪,我根本想象不到要怎樣撐過來。  

在路上,觀看既虛似實的城市風景

在路上,觀看既虛似實的城市風景

羅婉儀說,她喜歡一切「岩巉」之物,例如香港石塘咀的這條小路。對於非該區居民來說,偏僻迂迴,難以尋找。它叫保德街,通往書店 knock knock 覺閣,正舉行她的個展《在路上》。她的展覽並非由打開書店趟門一刻才開始,而是在路上已迎接著觀眾。 過往婉儀一直在澳門、香港兩邊遊走,這是疫情後她在香港舉行的首個展覽,感謝她還記得我這個舊學生,邀請我來看展。書店小巧而方正,婉儀淡藍綠色的、大小不一的畫填補了書本以外的空白牆身,大多是城市的風景,仰望天空所看見的竹棚、路邊的手推車、路牌落在鐵閘上的倒影,還有那些走在街上戴口罩的人們。

在路上,觀看既虛似實的城市風景

羅婉儀說,她喜歡一切「岩巉」之物,例如香港石塘咀的這條小路。對於非該區居民來說,偏僻迂迴,難以尋找。它叫保德街,通往書店 knock knock 覺閣,正舉行她的個展《在路上》。她的展覽並非由打開書店趟門一刻才開始,而是在路上已迎接著觀眾。 過往婉儀一直在澳門、香港兩邊遊走,這是疫情後她在香港舉行的首個展覽,感謝她還記得我這個舊學生,邀請我來看展。書店小巧而方正,婉儀淡藍綠色的、大小不一的畫填補了書本以外的空白牆身,大多是城市的風景,仰望天空所看見的竹棚、路邊的手推車、路牌落在鐵閘上的倒影,還有那些走在街上戴口罩的人們。

站在遠東樞紐中低語:隱藏在當代天主教背後的澳門

站在遠東樞紐中低語:隱藏在當代天主教背後的澳門

近日羅馬天主教會選出首位美籍教宗,中文譯名定為「良十四世」(Leo XIV),引發外界討論,為何不是譯作「李奧」或「里奧」?據香港《明報》訪問澳門聖若瑟大學宗教研究及哲學學院院長劉偉傑神父時稱,早期天主教中文翻譯,絕大部分在澳門進行,以葡文而非拉丁文發音來翻譯。澳門不僅是天主教術語的中文誕生地,也是傳教士進入中國的主要管道,其影響力遠超現代的認知。

站在遠東樞紐中低語:隱藏在當代天主教背後的澳門

近日羅馬天主教會選出首位美籍教宗,中文譯名定為「良十四世」(Leo XIV),引發外界討論,為何不是譯作「李奧」或「里奧」?據香港《明報》訪問澳門聖若瑟大學宗教研究及哲學學院院長劉偉傑神父時稱,早期天主教中文翻譯,絕大部分在澳門進行,以葡文而非拉丁文發音來翻譯。澳門不僅是天主教術語的中文誕生地,也是傳教士進入中國的主要管道,其影響力遠超現代的認知。

《小丑生病記》導讀——生命情境的定錨與對話

《小丑生病記》導讀——生命情境的定錨與對話

生病的孩子,有多少可能的力量回應、饋予這世界? 答案是⋯⋯無限。 曾經在醫學院上過一門通識課「從醫學看生死」,趙可式教授分享了一個畫面:一位甫完成化療的中年患者剛剛被推出病房,他在等待室痛到呻吟許久。後來,他身旁的病床,一隻小小的手伸了出來,無聲握住這位中年大叔的手,現場慢慢變得安靜。這位也是剛經歷化療的小前輩,他用一個行動,表達「我理解你、我知道」。 《小丑生病記》是澳門小紅點小丑友伴們,多年進入兒童病房服務之所見。這個書名好不一樣,「小丑」不只是紅鼻子醫生,而是陪著你一起經歷患病種種的人。那些無以名狀的恐懼、身體上的痛苦及患病的低落,在這本書裡,都有命名。我們在市面上,能讀到幫兒童命名的情緒繪本,情緒有了命名,孩子就會知道自己發生什麼事,就會得到安定。《小丑生病記》以藍色、紫色、紅色、綠色及黑色,用圖像和小讀者說明醫療會經歷的幾個過程,文字上,幾乎是和孩子們同等的高度,讓他們有機會表達自己的難受,在「發洩」的過程中,也學會表達的誠實,對於疾病,不是單純忍受,有了更多情感、情緒上的對話空間。關注內在情感的健康。

《小丑生病記》導讀——生命情境的定錨與對話

生病的孩子,有多少可能的力量回應、饋予這世界? 答案是⋯⋯無限。 曾經在醫學院上過一門通識課「從醫學看生死」,趙可式教授分享了一個畫面:一位甫完成化療的中年患者剛剛被推出病房,他在等待室痛到呻吟許久。後來,他身旁的病床,一隻小小的手伸了出來,無聲握住這位中年大叔的手,現場慢慢變得安靜。這位也是剛經歷化療的小前輩,他用一個行動,表達「我理解你、我知道」。 《小丑生病記》是澳門小紅點小丑友伴們,多年進入兒童病房服務之所見。這個書名好不一樣,「小丑」不只是紅鼻子醫生,而是陪著你一起經歷患病種種的人。那些無以名狀的恐懼、身體上的痛苦及患病的低落,在這本書裡,都有命名。我們在市面上,能讀到幫兒童命名的情緒繪本,情緒有了命名,孩子就會知道自己發生什麼事,就會得到安定。《小丑生病記》以藍色、紫色、紅色、綠色及黑色,用圖像和小讀者說明醫療會經歷的幾個過程,文字上,幾乎是和孩子們同等的高度,讓他們有機會表達自己的難受,在「發洩」的過程中,也學會表達的誠實,對於疾病,不是單純忍受,有了更多情感、情緒上的對話空間。關注內在情感的健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