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欄文章

介入道德,就要遠離道德 ── 社區藝術距離學(二)

介入道德,就要遠離道德 ── 社區藝術距離學(二)

藝術儼然已經成為必需品,一個成熟的文化生態圈,除了在象牙塔中膜拜藝術,也可以單純只為了居民的娛樂,社區藝術負責把藝術平均分派給社會中每個人身上,打破階級局限及經濟條件;但社區中道德界限亦無處不在,健全的藝術生態,同時也要準備議題的討論,通往道德的路很多,而澳門大多數去向都還沒有共識,大家把道德當成是黑暗處的禁忌,藝術也難以把一張張痛苦的臉孔撥開。 不知道是城市面臨題材受限的問題,還是有其他看不見的條件驅使,澳門的城市藝術都偏愛人文關懷,但偏偏其開化程度卻又遠遠跟不上,每當觸及弱勢社群、環境議題或勞工權益時,只可淺淺地書寫其表面部份,難真正觸及陰暗處;而涉及更具爭議的道德命題時,尤其如宗教、自殺、同性婚姻或國族事件等,遑論城市的人想不想對話,連思考也尚未成形,大家都害怕開口,表現出保守封建,命題最後也難以建檔,當然也無法歸類。 藝術此刻在社區出現,就變得十份重要,因為能擔當起引導者的作用,用文化經驗──就算是消費也好,輔助人們在迷失時有能力辨認真相;當教育制度失效,藝術也能臨時充當老師,以另一種大家沒有想過的方式去關心社群,就像汽車剛發明時改變了城市距離的新移動方式,為了讓人理解,所以把速度的單位命名為馬力——馬拉動車子的概念,用大眾明白的舊觀念去理解新的事物。

介入道德,就要遠離道德 ── 社區藝術距離學(二)

藝術儼然已經成為必需品,一個成熟的文化生態圈,除了在象牙塔中膜拜藝術,也可以單純只為了居民的娛樂,社區藝術負責把藝術平均分派給社會中每個人身上,打破階級局限及經濟條件;但社區中道德界限亦無處不在,健全的藝術生態,同時也要準備議題的討論,通往道德的路很多,而澳門大多數去向都還沒有共識,大家把道德當成是黑暗處的禁忌,藝術也難以把一張張痛苦的臉孔撥開。 不知道是城市面臨題材受限的問題,還是有其他看不見的條件驅使,澳門的城市藝術都偏愛人文關懷,但偏偏其開化程度卻又遠遠跟不上,每當觸及弱勢社群、環境議題或勞工權益時,只可淺淺地書寫其表面部份,難真正觸及陰暗處;而涉及更具爭議的道德命題時,尤其如宗教、自殺、同性婚姻或國族事件等,遑論城市的人想不想對話,連思考也尚未成形,大家都害怕開口,表現出保守封建,命題最後也難以建檔,當然也無法歸類。 藝術此刻在社區出現,就變得十份重要,因為能擔當起引導者的作用,用文化經驗──就算是消費也好,輔助人們在迷失時有能力辨認真相;當教育制度失效,藝術也能臨時充當老師,以另一種大家沒有想過的方式去關心社群,就像汽車剛發明時改變了城市距離的新移動方式,為了讓人理解,所以把速度的單位命名為馬力——馬拉動車子的概念,用大眾明白的舊觀念去理解新的事物。

細膩的兒童視角 ── 林格倫紀念獎獲得者艾娃・林斯特的繪本

細膩的兒童視角 ── 林格倫紀念獎獲得者艾娃・林斯特的繪本

艾娃・林斯特(Eva Lindström)是我很喜歡的繪本作家,推薦文卻一直寫不出來,直到家裡的小孩要求讀了超過一個月《我的眼淚果醬》(文、圖:艾娃・林斯特,出版:小麥田),我才慢慢讀出這個作者的高明之處——其實就是最大的真誠。  故事讀起來平平淡淡,沒有傳統故事明顯的起承轉合(這會不會是艾娃的書在澳門一直不太好賣的原因?),就只有一個孤零零的小孩法蘭克,看著其他三個小朋友玩耍,回到家製作眼淚果醬,最後辦了個茶會,邀請三個小朋友參與的故事。由於五歲的小女兒百聽不厭,我於是不停重複閱讀,慢慢地和小孩聊天對話,我也終於開始讀懂了更多。

細膩的兒童視角 ── 林格倫紀念獎獲得者艾娃・林斯特的繪本

艾娃・林斯特(Eva Lindström)是我很喜歡的繪本作家,推薦文卻一直寫不出來,直到家裡的小孩要求讀了超過一個月《我的眼淚果醬》(文、圖:艾娃・林斯特,出版:小麥田),我才慢慢讀出這個作者的高明之處——其實就是最大的真誠。  故事讀起來平平淡淡,沒有傳統故事明顯的起承轉合(這會不會是艾娃的書在澳門一直不太好賣的原因?),就只有一個孤零零的小孩法蘭克,看著其他三個小朋友玩耍,回到家製作眼淚果醬,最後辦了個茶會,邀請三個小朋友參與的故事。由於五歲的小女兒百聽不厭,我於是不停重複閱讀,慢慢地和小孩聊天對話,我也終於開始讀懂了更多。

看漫畫的爸媽和小孩們

看漫畫的爸媽和小孩們

少年的書櫃,有許多手塚治虫漫畫:《佛陀》、《火之鳥》、《怪醫黑傑克》、《原子小金剛》、《人間昆蟲記》及《狼人傳說》,後來麥田出版的《我是漫畫家:漫畫之神手塚治虫唯一親筆自傳》也令我們愛不釋手。是的,是「我們」,最初是因為疫情在家期間,把這些漫畫當作存糧一樣放在家中,但看漫畫怎麼可能沒有「同人組織」,我們於是自然而然地在家成立了「手塚治虫讀書會」。 近來和孩子前往日本的兩次旅程裡,我們都和手塚治虫不約而同相遇了。一次是在東京,從從 JR 山手線抵達高田馬場站轉東京地鐵 ,在高田馬場竟然讓我們幸運地看到這個手塚治虫的作品大壁畫。手塚治虫在創作《原子小金剛》(ATOMU/阿童木)時,他的工作室就在附近,所以說,高田馬場站,根本就是原子小金剛的家。 壁畫位於鐵道下的鐵橋,巨大的轟隆轟隆聲音,就像是《狼人傳說》的主角一下山抵達城市的緊張感,我想《狼人傳說》的背景,也在高田馬場呀!

看漫畫的爸媽和小孩們

少年的書櫃,有許多手塚治虫漫畫:《佛陀》、《火之鳥》、《怪醫黑傑克》、《原子小金剛》、《人間昆蟲記》及《狼人傳說》,後來麥田出版的《我是漫畫家:漫畫之神手塚治虫唯一親筆自傳》也令我們愛不釋手。是的,是「我們」,最初是因為疫情在家期間,把這些漫畫當作存糧一樣放在家中,但看漫畫怎麼可能沒有「同人組織」,我們於是自然而然地在家成立了「手塚治虫讀書會」。 近來和孩子前往日本的兩次旅程裡,我們都和手塚治虫不約而同相遇了。一次是在東京,從從 JR 山手線抵達高田馬場站轉東京地鐵 ,在高田馬場竟然讓我們幸運地看到這個手塚治虫的作品大壁畫。手塚治虫在創作《原子小金剛》(ATOMU/阿童木)時,他的工作室就在附近,所以說,高田馬場站,根本就是原子小金剛的家。 壁畫位於鐵道下的鐵橋,巨大的轟隆轟隆聲音,就像是《狼人傳說》的主角一下山抵達城市的緊張感,我想《狼人傳說》的背景,也在高田馬場呀!

藝術是手段,拉近才是目的 ── 社區藝術距離學(一)

藝術是手段,拉近才是目的 ── 社區藝術距離學(一)

在「社區藝術」這個詞還未出現之前,本地人對文化、娛樂或者表演的概念並未十分清晰,在戲棚的神功戲,戲院、街頭或廣場賣藝,街道周圍的塗鴉,手寫的招牌書法字,通通都是社區居民集體能參與的文化活動,一到節慶,到處是叫賣的攤檔,熙來攘往湊熱鬧的人,都能令各階層在空間中用最自然的方式與生活結合,街道得以被形塑,公有化生活的素材。澳門這十幾年經濟急速發展,人自然也富裕起來,消費、娛樂、休閒產業等觀念改變着我們,大家不再以漫步街區來找尋生活靈感,與人交流也成為不再有意義的事,市民活動變得集中在封閉的場所之中,我們都以舒適的體驗來渡過休閒的時光,生活中的社區變成了負擔,不再樂在其中。

藝術是手段,拉近才是目的 ── 社區藝術距離學(一)

在「社區藝術」這個詞還未出現之前,本地人對文化、娛樂或者表演的概念並未十分清晰,在戲棚的神功戲,戲院、街頭或廣場賣藝,街道周圍的塗鴉,手寫的招牌書法字,通通都是社區居民集體能參與的文化活動,一到節慶,到處是叫賣的攤檔,熙來攘往湊熱鬧的人,都能令各階層在空間中用最自然的方式與生活結合,街道得以被形塑,公有化生活的素材。澳門這十幾年經濟急速發展,人自然也富裕起來,消費、娛樂、休閒產業等觀念改變着我們,大家不再以漫步街區來找尋生活靈感,與人交流也成為不再有意義的事,市民活動變得集中在封閉的場所之中,我們都以舒適的體驗來渡過休閒的時光,生活中的社區變成了負擔,不再樂在其中。

悲傷是一頭需要被理解的大象🐘

悲傷是一頭需要被理解的大象🐘

「如果你感到悲傷,我會陪在你身邊。」繪本《影子裏的大象》的書腰如此寫道。這是一本由加大拿作家娜汀.侯貝(Nadine Robert)創作的繪本。故事的主角是一隻藍色大象,他靜靜地躺在影子裡,像與整個世界隔絕,不願動彈,也不發一語,沉浸在自己的悲傷中。草原上的動物知道後,紛紛來到他身邊,使出各項技能想令大象開心,他們有的講笑話,有的表演雜技。然而,無論大家如何努力,大象仍然一動不動,彷彿悲傷的重量壓得他喘不過氣來。也許我們也有經歷過這樣的時刻,悲傷來襲時,無論別人做些什麼也無法打起精神來。

悲傷是一頭需要被理解的大象🐘

「如果你感到悲傷,我會陪在你身邊。」繪本《影子裏的大象》的書腰如此寫道。這是一本由加大拿作家娜汀.侯貝(Nadine Robert)創作的繪本。故事的主角是一隻藍色大象,他靜靜地躺在影子裡,像與整個世界隔絕,不願動彈,也不發一語,沉浸在自己的悲傷中。草原上的動物知道後,紛紛來到他身邊,使出各項技能想令大象開心,他們有的講笑話,有的表演雜技。然而,無論大家如何努力,大象仍然一動不動,彷彿悲傷的重量壓得他喘不過氣來。也許我們也有經歷過這樣的時刻,悲傷來襲時,無論別人做些什麼也無法打起精神來。

「突然離開這世間的你們,都去了哪裡?」

「突然離開這世間的你們,都去了哪裡?」

我想在城市裡悼念你,但城市變得太快。你來過的足跡,都已抹滅無痕跡:跟你去過的公園,已架起圍欄,我們曾經待過的樓宇也已改建,在那家小店給你買過冰淇淋,商場與店舖已經關閉。我想不通,為什麼在這曾被我們命名為「家」之域,要想念你卻難如登天。 登天⋯⋯我甚至連你去了哪裡都不得明。 「你在哪裡?」,「你好嗎?」但回憶始終沒有回應。直到最近,我的母親告訴我,那年她是鳳子,她也失去過一個好友久兒,她知久兒後來,都在一個叫作「無明」之所在。是所在,是不在,是無所不在。鳳子說那是一種「困」,而我不信。 岩崎知弘有一本繪本,書名就叫《久兒之星》。

「突然離開這世間的你們,都去了哪裡?」

我想在城市裡悼念你,但城市變得太快。你來過的足跡,都已抹滅無痕跡:跟你去過的公園,已架起圍欄,我們曾經待過的樓宇也已改建,在那家小店給你買過冰淇淋,商場與店舖已經關閉。我想不通,為什麼在這曾被我們命名為「家」之域,要想念你卻難如登天。 登天⋯⋯我甚至連你去了哪裡都不得明。 「你在哪裡?」,「你好嗎?」但回憶始終沒有回應。直到最近,我的母親告訴我,那年她是鳳子,她也失去過一個好友久兒,她知久兒後來,都在一個叫作「無明」之所在。是所在,是不在,是無所不在。鳳子說那是一種「困」,而我不信。 岩崎知弘有一本繪本,書名就叫《久兒之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