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影像成為一種灰色的隱喻

當影像成為一種灰色的隱喻

文:leikinman

「二十世紀最偉大的攝影家之一」亨利.卡蒂埃.布列松(Henri Cartier-Bresson)曾說:「在所有的表現形式裏,唯獨攝影可以捕捉到瞬間,攝影師總在尋找他個人認知的那個纖細、無可取代的瞬間,而捕捉瞬間的這個特色也成為相機最獨特的標誌。一位作家可以天馬行空地寫作,時間的順序對於作家而言不至於構成任何障礙,然而對攝影師而言,瞬間一旦消失,它便永遠地消失了。」

 ©李昱宏

隨著現代投入攝影的人越來越多,我們早已分不清真實的意義,影像成為了一種隱喻,各人有不同的解讀方式。談及攝影的哲學理論多半沉悶,但幾乎每個攝影愛好者都知道布列松的「決定性瞬間」(The Decisive Moment),個人認為他為攝影增添了一些浪漫主義的色彩,他對於瞬間的捕捉是如此精準而富有詩意。在他的照片中,我們可以看到生活中平凡的瞬間,被賦予了非凡的故事感。這種對瞬間的浪漫追求,也是布列松攝影藝術的核心所在。

©李昱宏

弱水三千的攝影之道

在《灰色的隱喻》中,台灣作者李昱宏除了深入分析對布列松理論都的理解,更點出了很多東西方哲學的結合。布列松的「決定性瞬間」強調捕捉那一刻的獨特和瞬間的重要,而這一理論不僅僅是技術層面的挑戰,更是一種哲學思考。這也與禪學「弓道」的核心思想相契合,射箭者只能運用一種直觀的心法,需要以心拉弓,透過不斷的練習,達到一種修身的哲學,否則只是無的放矢,套用在「決定性瞬間」的理論上,就如攝影者通過不斷的練習,修練成屬於自己的一套心法,選擇哪一台相機、鏡頭、光圈、場景的取捨、所凝視的對象,何時等待及按下快門等等?「弱水三千,但我只取一瓢。」為什麼是這一瞬間?這些看似隨機的決定實際上是每個攝影人心中那套複雜又簡單的公式結果。

攝影於我而言是一種載體,記錄個人當下最真實的感覺,也是屬於攝影者的直覺。正如作者所說:「在攝影中,機會與瞬間密不可分,而直覺是兩者的催化劑,然而直覺是什麼?唯有攝影者自己知道,因為那是一種感應。」

-

返回網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