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ollection: 選書展 ── 不如煮個麵畀你食:食物、生活與文化選書

書不單止有圖和文字,更能成為一道道喚醒味蕾的文化菜餚。這次的「食物文化」選書,從廚房出發,精選不同文學、繪本及圖像作品,由本土日常到異國思鄉,透過食物的細膩風貌帶出文化脈絡。

首先品嚐家傳的澳門菜,《澳門土生菜文化:從家傳菜餚到國際美饌》透過調查與訪談,闡述土生菜不僅為葡國航海遺產,更融合了亞洲與非洲烹飪足跡,如今更成為澳門的文化象徵,如非洲香料入菜的家常燉肉、亞洲蔬果及葡撻的變遷,是種族群和身份的認同,一同織成澳門的本土敘事。

鄒芷茵的《食字餐桌》,以文學片段、影視小故事,以及作者與親友的互動入鍋──村上春樹的意大利麵泡製法、《脂胭扣》中鴉片毒藥的隱喻等,在她筆下細味經典文學作品的味道與情感。梯亞的《雪糕撈飯,被竇煮西餐:香港電影裡的飲飲食食》亦有異曲同功之味,自詡為狂熱書迷的文化考據和飲食盤點,集半個多世紀的香港電影飲食之書。

呂嘉俊、秦啟峰的繪本《菠蘿油》潛入香港茶餐廳廚房,揭露麵包師傅的秘訣,菠蘿包外脆內軟的烘焙手法與起源演變。呂嘉俊同樣有《味緣香港》,用多年寫食的經驗,記錄粵菜、東南亞、英美風格,捕捉歷史、經濟及地理的風土。念茲在茲,很簡單所以就快樂,舒國治《我與吃飯》之極簡哲學:一生奔波於食,「好吃」就是簡單,從台式紅燒肉至豆漿油條,都強調感恩心態與中華飲食的反思。拉遠到胖胖樹、王瑞閔的《舌尖上的東協》,台灣和澳門一樣有很很多東南亞移民菜,開一間店,思鄉良方。

空腹讀書也好,就留一點空間去品嚐人生韻味。

選書展 ── 不如煮個麵畀你食:食物、生活與文化選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