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olumn article

從社區的書寫看在地文化的誕生及延續

從社區的書寫看在地文化的誕生及延續

在香港,有個距離中環半小時船程的小島,坪洲——一個面積僅 0.99 平方公里、人口不到七千的社區,卻孕育着一股獨特的文化力量。移居坪洲多年的 Kit 和 Myriem,創立並出版了一份結合地圖與雜誌的刊物《島民》(ISLANDERS),試圖透過對小島生活的細微觀察與書寫,提問關於持續生活的可能。這些文字與圖像不僅是對日常生活的記錄,更是對在地文化誕生及延續的探索。 曾到訪坪洲一次,這座小島給人感覺很親切,人與人之間的距離被縮短,無論是居民還是那些慵懶的貓狗,彷彿都在彼此生活中留下不可或缺的足跡,而我亦能從每一期的《島民》中感受到這一點。 美國都市學家威廉懷特(William Whyte)在《小都市空間的社會生活》(The Social Life of Small Urban Space)一書中說道,「People like to sit where there are places for them to sit.」,意思是人們總會在公共空間找到自己的位置,甚至比設計師還要更早一步,坪洲的社區設計,正是一個由居民自發行動、打造屬於自己生活空間的例子。

從社區的書寫看在地文化的誕生及延續

在香港,有個距離中環半小時船程的小島,坪洲——一個面積僅 0.99 平方公里、人口不到七千的社區,卻孕育着一股獨特的文化力量。移居坪洲多年的 Kit 和 Myriem,創立並出版了一份結合地圖與雜誌的刊物《島民》(ISLANDERS),試圖透過對小島生活的細微觀察與書寫,提問關於持續生活的可能。這些文字與圖像不僅是對日常生活的記錄,更是對在地文化誕生及延續的探索。 曾到訪坪洲一次,這座小島給人感覺很親切,人與人之間的距離被縮短,無論是居民還是那些慵懶的貓狗,彷彿都在彼此生活中留下不可或缺的足跡,而我亦能從每一期的《島民》中感受到這一點。 美國都市學家威廉懷特(William Whyte)在《小都市空間的社會生活》(The Social Life of Small Urban Space)一書中說道,「People like to sit where there are places for them to sit.」,意思是人們總會在公共空間找到自己的位置,甚至比設計師還要更早一步,坪洲的社區設計,正是一個由居民自發行動、打造屬於自己生活空間的例子。

那些關於交通工具的故事 ── 一起翻開香港藝術家林建才的繪本作品

那些關於交通工具的故事 ── 一起翻開香港藝術家林建才的繪本作品

由木棉樹出版,受到小朋友熱烈喜歡的繪本《電車小叮在哪裏?》,這本書受歡迎程度可以從香港「綠腳丫」所主辦的走讀會「尋找小叮電車讀書會」上,從 2019 年做到 2024 年,場場爆滿看得出來,我們留意到一個名字——林建才(另一位創作者是藝術家劉清華)。後來這個名字持續出現在一些木棉樹出版的可愛繪本上,例如 2021 年出版的《移民去哪裏?》,獲得了繪本界很有分量的「德國國際青少年圖書館白烏鴉獎」,最新來到書店的作品是《小高的遊樂場》,講述了香港上太平山頂纜車的故事,每一本我都很喜歡,加上木棉樹出版社毫無負擔的親民價格,所以全部都立馬收藏。

那些關於交通工具的故事 ── 一起翻開香港藝術家林建才的繪本作品

由木棉樹出版,受到小朋友熱烈喜歡的繪本《電車小叮在哪裏?》,這本書受歡迎程度可以從香港「綠腳丫」所主辦的走讀會「尋找小叮電車讀書會」上,從 2019 年做到 2024 年,場場爆滿看得出來,我們留意到一個名字——林建才(另一位創作者是藝術家劉清華)。後來這個名字持續出現在一些木棉樹出版的可愛繪本上,例如 2021 年出版的《移民去哪裏?》,獲得了繪本界很有分量的「德國國際青少年圖書館白烏鴉獎」,最新來到書店的作品是《小高的遊樂場》,講述了香港上太平山頂纜車的故事,每一本我都很喜歡,加上木棉樹出版社毫無負擔的親民價格,所以全部都立馬收藏。

《乖女孩》可見和不可見的牆

《乖女孩》可見和不可見的牆

在繪本中,故事的開始是這樣⋯⋯「露西是個多麼乖巧的女孩⋯⋯」 露西安靜聰明,乖巧聽話。有一天,露西融入牆中消失了,沒有人可以找得到她。露西張開嘴巴,沒人能聽見她⋯⋯ 《乖女孩》封面有著討喜的粉紅色,粉紅底色下是許多看似旋轉的太陽。小主人翁露西,她的肖像集中在圖像正中央:一身端莊,金髮以及無辜的眼眸,完全不侵犯空間的雙腿呈現內八地站著。 
翻開書頁,露西被畫在方眼紙上,近似透明。同一張圖像,透露著兩種訊息:那些粉紅與太陽,圍繞著她的溫柔與正能量的背景,其實就是牆。我帶著《乖女孩》在路上「街拍」,無意中看到城市裡各樣可見與不可見的牆。 「牆」在每一頁的圖像,無所不在。沙發是牆、家門是牆、教室的門也是牆(它甚至上了鎖),看護露西的成年人們、她的同學,都是牆。它們是方格紙、橫條紙、方眼紙。相對於露西,家具也十分巨大,餐桌房門鳥籠與椅凳,甚至是花卉頭髮與布料,看起來都是用尺規畫出來的,生硬而充滿稜角。 

《乖女孩》可見和不可見的牆

在繪本中,故事的開始是這樣⋯⋯「露西是個多麼乖巧的女孩⋯⋯」 露西安靜聰明,乖巧聽話。有一天,露西融入牆中消失了,沒有人可以找得到她。露西張開嘴巴,沒人能聽見她⋯⋯ 《乖女孩》封面有著討喜的粉紅色,粉紅底色下是許多看似旋轉的太陽。小主人翁露西,她的肖像集中在圖像正中央:一身端莊,金髮以及無辜的眼眸,完全不侵犯空間的雙腿呈現內八地站著。 
翻開書頁,露西被畫在方眼紙上,近似透明。同一張圖像,透露著兩種訊息:那些粉紅與太陽,圍繞著她的溫柔與正能量的背景,其實就是牆。我帶著《乖女孩》在路上「街拍」,無意中看到城市裡各樣可見與不可見的牆。 「牆」在每一頁的圖像,無所不在。沙發是牆、家門是牆、教室的門也是牆(它甚至上了鎖),看護露西的成年人們、她的同學,都是牆。它們是方格紙、橫條紙、方眼紙。相對於露西,家具也十分巨大,餐桌房門鳥籠與椅凳,甚至是花卉頭髮與布料,看起來都是用尺規畫出來的,生硬而充滿稜角。 

起因是看到的東西全部乏味 ── 我想學習觀看城市中的物體

起因是看到的東西全部乏味 ── 我想學習觀看城市中的物體

城市對我們來說已經太無趣,生活在其中談的已經不是熟悉或者陌生,也沒有熱情和冷漠,像失落的星星,注定了在這裡出生,在這裡生活,在這裡死去,所有的安與不安,通通都終會如車水馬龍而去。焦慮讓城市中的事物猶疑蹉跎在巨大的陰影之下,所有在街道上看見的物件都變得沒有生命,沒有細節,與我沒有關係。 但城市共築我們的生活和美學,或者是感知世界的第一道門,所以誰願意在過路的途中,為城市中出現的物件,有意無意地落後一步? 研究城市中存在的物件,是一件有趣而浪漫的事,Temporary Press 是一間新加坡出版社,他們在去年分別出版了四本關於城市物件的《街道報告(Street Report)》,分別由四個不同的城市研究單位,去聚焦街道上常見但不被注意的物件。Atelier HOKO 寫「公共垃圾桶(public bins)」的微小,透過必定會被人無視之物去理解街道;Faiz Bin Zohri 透過觀察攤檔的「鉤子和洞(Hooks & Holes)」,揭示由市場攤販自己去促成的組織和運作;Cathy Hang 由電車「叮叮(Ding Ding)」與人的互動中聚焦一個擁有悠久歷史的運輸系統; gideon-jamie寫「座位(Seatings)」,雖然說是研究報告,但整體加入不同的幽默感,讓人去了解這些很重要卻常被人忽略的城市物件,從中找到樂趣和意義。

起因是看到的東西全部乏味 ── 我想學習觀看城市中的物體

城市對我們來說已經太無趣,生活在其中談的已經不是熟悉或者陌生,也沒有熱情和冷漠,像失落的星星,注定了在這裡出生,在這裡生活,在這裡死去,所有的安與不安,通通都終會如車水馬龍而去。焦慮讓城市中的事物猶疑蹉跎在巨大的陰影之下,所有在街道上看見的物件都變得沒有生命,沒有細節,與我沒有關係。 但城市共築我們的生活和美學,或者是感知世界的第一道門,所以誰願意在過路的途中,為城市中出現的物件,有意無意地落後一步? 研究城市中存在的物件,是一件有趣而浪漫的事,Temporary Press 是一間新加坡出版社,他們在去年分別出版了四本關於城市物件的《街道報告(Street Report)》,分別由四個不同的城市研究單位,去聚焦街道上常見但不被注意的物件。Atelier HOKO 寫「公共垃圾桶(public bins)」的微小,透過必定會被人無視之物去理解街道;Faiz Bin Zohri 透過觀察攤檔的「鉤子和洞(Hooks & Holes)」,揭示由市場攤販自己去促成的組織和運作;Cathy Hang 由電車「叮叮(Ding Ding)」與人的互動中聚焦一個擁有悠久歷史的運輸系統; gideon-jamie寫「座位(Seatings)」,雖然說是研究報告,但整體加入不同的幽默感,讓人去了解這些很重要卻常被人忽略的城市物件,從中找到樂趣和意義。

山與靈魂的對話:探索山岳文學的魅力

山與靈魂的對話:探索山岳文學的魅力

登山總是充滿寧靜和哲學,過程中讓人有許多時間與自己對話。每一步、每一次呼吸,都是對活著的深刻體會。然而,對於大眾來說,登山似乎是一項極具挑戰的活動,對體能和意志力的要求非常高,甚至可能面臨生命危險。這樣的情況讓人不禁思考,攀登的意義究竟是什麼?難道是對生命的厭倦嗎? 我認為,恰恰相反。登山者之所以熱愛這項活動,正是因為他們珍視生命。在高山之上,他們能深刻體會到生存的艱辛,並由此對生命有了更深的啟發。唯有自己體驗過,才能真正理解,為何要攀登那些高峰。 如果因為各種原因目前無法踏上征途,或許可以透過閱讀「Meters 山岳文學」來暫時滿足心中那隻「渴望的老鼠」,透過文字,去感受到山的壯麗和登山者的心路歷程。

山與靈魂的對話:探索山岳文學的魅力

登山總是充滿寧靜和哲學,過程中讓人有許多時間與自己對話。每一步、每一次呼吸,都是對活著的深刻體會。然而,對於大眾來說,登山似乎是一項極具挑戰的活動,對體能和意志力的要求非常高,甚至可能面臨生命危險。這樣的情況讓人不禁思考,攀登的意義究竟是什麼?難道是對生命的厭倦嗎? 我認為,恰恰相反。登山者之所以熱愛這項活動,正是因為他們珍視生命。在高山之上,他們能深刻體會到生存的艱辛,並由此對生命有了更深的啟發。唯有自己體驗過,才能真正理解,為何要攀登那些高峰。 如果因為各種原因目前無法踏上征途,或許可以透過閱讀「Meters 山岳文學」來暫時滿足心中那隻「渴望的老鼠」,透過文字,去感受到山的壯麗和登山者的心路歷程。

「菇菇書」大集合

「菇菇書」大集合

暑假在加拿大溫哥華島旅行的時候,發現一件有趣的事,不論在便利商店、輪船上的商店或碼頭食物攤檔售賣紀念品的架子上,都看到了一本叫做《Mushrooms Know》的繪本,這本關於蘑菇的繪本,第一次吸引我的時候,就在逛維多利亞市,一家美麗的書店 Munro’s bookshop 銷量排行上,屬於「Bestseller(暢銷)」的繪本。 一本繪本,可以在一個人口不過八十幾萬的溫哥華島上如此流通,真的是讓我驚訝了一下,仔細翻開來讀,結合文學和科普的行文流暢、配圖活潑,在「菇菇」的各種特質裡找到人生道理,文字繪圖作者都是卑詩省當地人,可謂本地原創,難怪會在加拿大眾多的「菇菇書」中成為暢銷書之一。

「菇菇書」大集合

暑假在加拿大溫哥華島旅行的時候,發現一件有趣的事,不論在便利商店、輪船上的商店或碼頭食物攤檔售賣紀念品的架子上,都看到了一本叫做《Mushrooms Know》的繪本,這本關於蘑菇的繪本,第一次吸引我的時候,就在逛維多利亞市,一家美麗的書店 Munro’s bookshop 銷量排行上,屬於「Bestseller(暢銷)」的繪本。 一本繪本,可以在一個人口不過八十幾萬的溫哥華島上如此流通,真的是讓我驚訝了一下,仔細翻開來讀,結合文學和科普的行文流暢、配圖活潑,在「菇菇」的各種特質裡找到人生道理,文字繪圖作者都是卑詩省當地人,可謂本地原創,難怪會在加拿大眾多的「菇菇書」中成為暢銷書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