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olumn article

上閣樓的快活
「人不能兩次踏進同一條河流」。 井井三一在今年七月,正式結束進駐閣樓近三年的時間,真像完成了一份藝術家駐場合約。那時樓下兩間小食店還在營業,人類還不能移動,到處都開滿菜檔,不流行「小紅書」,政府不斷派發消費劵催谷消費,大家都只能留在本地的時空。 閣樓意外地變成能安身的浮台,只因這個與世隔絕的地方,書店突然成為世界之間的旁觀者,這種有歸屬的奇怪漂泊感,頓時化成一種完全獨立和自由。陌生的地方閃爍着新鮮的氣味,活在這座來不及記憶的城市,在河流中取一漂水,足以讓人渾身興奮,勾勒出大家早就無法辨別的街道,完全不懂「亞豐素・雅布基」在葡國有何顯赫身世,卻踏進了以他命名小路,不只一天,足足三年。
上閣樓的快活
「人不能兩次踏進同一條河流」。 井井三一在今年七月,正式結束進駐閣樓近三年的時間,真像完成了一份藝術家駐場合約。那時樓下兩間小食店還在營業,人類還不能移動,到處都開滿菜檔,不流行「小紅書」,政府不斷派發消費劵催谷消費,大家都只能留在本地的時空。 閣樓意外地變成能安身的浮台,只因這個與世隔絕的地方,書店突然成為世界之間的旁觀者,這種有歸屬的奇怪漂泊感,頓時化成一種完全獨立和自由。陌生的地方閃爍着新鮮的氣味,活在這座來不及記憶的城市,在河流中取一漂水,足以讓人渾身興奮,勾勒出大家早就無法辨別的街道,完全不懂「亞豐素・雅布基」在葡國有何顯赫身世,卻踏進了以他命名小路,不只一天,足足三年。

站在遠東樞紐中低語:隱藏在當代天主教背後的澳門
近日羅馬天主教會選出首位美籍教宗,中文譯名定為「良十四世」(Leo XIV),引發外界討論,為何不是譯作「李奧」或「里奧」?據香港《明報》訪問澳門聖若瑟大學宗教研究及哲學學院院長劉偉傑神父時稱,早期天主教中文翻譯,絕大部分在澳門進行,以葡文而非拉丁文發音來翻譯。澳門不僅是天主教術語的中文誕生地,也是傳教士進入中國的主要管道,其影響力遠超現代的認知。
站在遠東樞紐中低語:隱藏在當代天主教背後的澳門
近日羅馬天主教會選出首位美籍教宗,中文譯名定為「良十四世」(Leo XIV),引發外界討論,為何不是譯作「李奧」或「里奧」?據香港《明報》訪問澳門聖若瑟大學宗教研究及哲學學院院長劉偉傑神父時稱,早期天主教中文翻譯,絕大部分在澳門進行,以葡文而非拉丁文發音來翻譯。澳門不僅是天主教術語的中文誕生地,也是傳教士進入中國的主要管道,其影響力遠超現代的認知。

流離失所的空間轉型陣痛 ── 社區藝術距離學(四)
坊間常戲言,澳門所有的政府部門,都是為了服務旅遊局。 美國的拉斯維加斯是世界最知名賭城,這個城市充滿超現實的娛樂手法,早就不能參照現實認知,曾經試過,逾七十年歷史的大型渡假村要折除,當局用滿天煙花與五百多架無人機表演,把平庸的大樓爆破變成具觀賞度的大型演出,在絢爛火花中只需二十多秒完成爆破作業。如果澳門真要做到娛樂至死,遠遠都未夠資格。 拉斯維加斯原本是沙漠,澳門卻曾是世界樞紐,後者充滿文化優勢,怎麼可以類比?而現階的我們確實很難判斷,政府和企業合作,能否「推動文化資源轉化利用」,但背負這包袱,要「活化」,塑造更多特色文化,要推動社區項目,開拓「文旅發展空間」,又要「帶動中小企業發展」,想做的口號多如繁星,很難不令人合理質疑,若老實地開宗名義以娛樂掛帥,或許不會在兩種風格迥異、觀念沒法並存的突兀感。文化講脈絡,要疏理,沉澱;娛樂則活躍於影像表層的世界。在這個所謂的活化過程,無時無刻都提醒我們,澳門理應還有更多被珍視的部分,這些都是其他城市未必有。
流離失所的空間轉型陣痛 ── 社區藝術距離學(四)
坊間常戲言,澳門所有的政府部門,都是為了服務旅遊局。 美國的拉斯維加斯是世界最知名賭城,這個城市充滿超現實的娛樂手法,早就不能參照現實認知,曾經試過,逾七十年歷史的大型渡假村要折除,當局用滿天煙花與五百多架無人機表演,把平庸的大樓爆破變成具觀賞度的大型演出,在絢爛火花中只需二十多秒完成爆破作業。如果澳門真要做到娛樂至死,遠遠都未夠資格。 拉斯維加斯原本是沙漠,澳門卻曾是世界樞紐,後者充滿文化優勢,怎麼可以類比?而現階的我們確實很難判斷,政府和企業合作,能否「推動文化資源轉化利用」,但背負這包袱,要「活化」,塑造更多特色文化,要推動社區項目,開拓「文旅發展空間」,又要「帶動中小企業發展」,想做的口號多如繁星,很難不令人合理質疑,若老實地開宗名義以娛樂掛帥,或許不會在兩種風格迥異、觀念沒法並存的突兀感。文化講脈絡,要疏理,沉澱;娛樂則活躍於影像表層的世界。在這個所謂的活化過程,無時無刻都提醒我們,澳門理應還有更多被珍視的部分,這些都是其他城市未必有。

巨企佔領社區,觀光遊客的飛地 ── 社區藝術距離學(三)
「每個歷史階段都有一個支配一切的文化。」德國哲學家黑格爾如是說。 社區藝術曾因資金浩浩蕩蕩流入,而得到某段時間的興旺。而今,政府對藝術家的資助退場,巨企主導的時代到來。才幾年,記憶再次來不及記住又要更新。 澳門的舊區,被指名要變成旅客的休閒目的地。二〇二四年,政府在城市不同地方劃出了六個區域,命名為「片區」,當中包括舊街區、歷史地標及閒置空間等,點名經營娛樂度假村的六大巨型博彩企業,接下這個燙手山芋,以活化之名做再利用,把娛樂及旅遊元素替代原有的社區用途,並以此作為在澳門繼續經營賭場的必要條件,名為政府主導,實質要博企出資獻策,帶動這六個區域的人流增長。
巨企佔領社區,觀光遊客的飛地 ── 社區藝術距離學(三)
「每個歷史階段都有一個支配一切的文化。」德國哲學家黑格爾如是說。 社區藝術曾因資金浩浩蕩蕩流入,而得到某段時間的興旺。而今,政府對藝術家的資助退場,巨企主導的時代到來。才幾年,記憶再次來不及記住又要更新。 澳門的舊區,被指名要變成旅客的休閒目的地。二〇二四年,政府在城市不同地方劃出了六個區域,命名為「片區」,當中包括舊街區、歷史地標及閒置空間等,點名經營娛樂度假村的六大巨型博彩企業,接下這個燙手山芋,以活化之名做再利用,把娛樂及旅遊元素替代原有的社區用途,並以此作為在澳門繼續經營賭場的必要條件,名為政府主導,實質要博企出資獻策,帶動這六個區域的人流增長。

介入道德,就要遠離道德 ── 社區藝術距離學(二)
藝術儼然已經成為必需品,一個成熟的文化生態圈,除了在象牙塔中膜拜藝術,也可以單純只為了居民的娛樂,社區藝術負責把藝術平均分派給社會中每個人身上,打破階級局限及經濟條件;但社區中道德界限亦無處不在,健全的藝術生態,同時也要準備議題的討論,通往道德的路很多,而澳門大多數去向都還沒有共識,大家把道德當成是黑暗處的禁忌,藝術也難以把一張張痛苦的臉孔撥開。 不知道是城市面臨題材受限的問題,還是有其他看不見的條件驅使,澳門的城市藝術都偏愛人文關懷,但偏偏其開化程度卻又遠遠跟不上,每當觸及弱勢社群、環境議題或勞工權益時,只可淺淺地書寫其表面部份,難真正觸及陰暗處;而涉及更具爭議的道德命題時,尤其如宗教、自殺、同性婚姻或國族事件等,遑論城市的人想不想對話,連思考也尚未成形,大家都害怕開口,表現出保守封建,命題最後也難以建檔,當然也無法歸類。 藝術此刻在社區出現,就變得十份重要,因為能擔當起引導者的作用,用文化經驗──就算是消費也好,輔助人們在迷失時有能力辨認真相;當教育制度失效,藝術也能臨時充當老師,以另一種大家沒有想過的方式去關心社群,就像汽車剛發明時改變了城市距離的新移動方式,為了讓人理解,所以把速度的單位命名為馬力——馬拉動車子的概念,用大眾明白的舊觀念去理解新的事物。
介入道德,就要遠離道德 ── 社區藝術距離學(二)
藝術儼然已經成為必需品,一個成熟的文化生態圈,除了在象牙塔中膜拜藝術,也可以單純只為了居民的娛樂,社區藝術負責把藝術平均分派給社會中每個人身上,打破階級局限及經濟條件;但社區中道德界限亦無處不在,健全的藝術生態,同時也要準備議題的討論,通往道德的路很多,而澳門大多數去向都還沒有共識,大家把道德當成是黑暗處的禁忌,藝術也難以把一張張痛苦的臉孔撥開。 不知道是城市面臨題材受限的問題,還是有其他看不見的條件驅使,澳門的城市藝術都偏愛人文關懷,但偏偏其開化程度卻又遠遠跟不上,每當觸及弱勢社群、環境議題或勞工權益時,只可淺淺地書寫其表面部份,難真正觸及陰暗處;而涉及更具爭議的道德命題時,尤其如宗教、自殺、同性婚姻或國族事件等,遑論城市的人想不想對話,連思考也尚未成形,大家都害怕開口,表現出保守封建,命題最後也難以建檔,當然也無法歸類。 藝術此刻在社區出現,就變得十份重要,因為能擔當起引導者的作用,用文化經驗──就算是消費也好,輔助人們在迷失時有能力辨認真相;當教育制度失效,藝術也能臨時充當老師,以另一種大家沒有想過的方式去關心社群,就像汽車剛發明時改變了城市距離的新移動方式,為了讓人理解,所以把速度的單位命名為馬力——馬拉動車子的概念,用大眾明白的舊觀念去理解新的事物。

藝術是手段,拉近才是目的 ── 社區藝術距離學(一)
在「社區藝術」這個詞還未出現之前,本地人對文化、娛樂或者表演的概念並未十分清晰,在戲棚的神功戲,戲院、街頭或廣場賣藝,街道周圍的塗鴉,手寫的招牌書法字,通通都是社區居民集體能參與的文化活動,一到節慶,到處是叫賣的攤檔,熙來攘往湊熱鬧的人,都能令各階層在空間中用最自然的方式與生活結合,街道得以被形塑,公有化生活的素材。澳門這十幾年經濟急速發展,人自然也富裕起來,消費、娛樂、休閒產業等觀念改變着我們,大家不再以漫步街區來找尋生活靈感,與人交流也成為不再有意義的事,市民活動變得集中在封閉的場所之中,我們都以舒適的體驗來渡過休閒的時光,生活中的社區變成了負擔,不再樂在其中。
藝術是手段,拉近才是目的 ── 社區藝術距離學(一)
在「社區藝術」這個詞還未出現之前,本地人對文化、娛樂或者表演的概念並未十分清晰,在戲棚的神功戲,戲院、街頭或廣場賣藝,街道周圍的塗鴉,手寫的招牌書法字,通通都是社區居民集體能參與的文化活動,一到節慶,到處是叫賣的攤檔,熙來攘往湊熱鬧的人,都能令各階層在空間中用最自然的方式與生活結合,街道得以被形塑,公有化生活的素材。澳門這十幾年經濟急速發展,人自然也富裕起來,消費、娛樂、休閒產業等觀念改變着我們,大家不再以漫步街區來找尋生活靈感,與人交流也成為不再有意義的事,市民活動變得集中在封閉的場所之中,我們都以舒適的體驗來渡過休閒的時光,生活中的社區變成了負擔,不再樂在其中。